前晚去I-MAX的环艺影院看《唐山大地震》
因为东东说感动得不行
所以找个超大屏幕去看看
至少不在外在条件上损害影片的质量
然而,
想必我冷血
觉得不过是戏
戏剧化一:偶像剧?
这种大团圆的结局那得需要多少运气
而登的际遇真是童话
我所知的单亲母亲
自己带大孩子,能有不错的工作,最后能远嫁国外的
不是书里写的还能在哪出现
没有生活艰辛的描写和场面
一下子过渡到幸福的结局
鼓励了不少女孩有这欲望
所以我说,这该不会是部偶像剧吧
灰姑娘的唐山版
或许我太现实
戏剧化二:励志剧?
蹬三轮的达最后也开上了宝马
那这个更是万万中才出现一个的奇迹
也许我们的时代不符
但至少让我看看真实的让人信服的东西
鼓励了不少孩子辍学去登三轮
所以我说,这该不会是部励志剧吧
奋斗的唐山版
或者我太现实
戏剧化三:标题党?
这绝对是标题党干的事
把影片的题目拉的那么大
以为讲的就是它
谁知道只不过短短几分钟时间
大多数篇幅都在讲震后
所以我还是觉得尊重原著《余震》,这个题目比较厚道
我记得这如果搁在初中高中的作文里
估计老师会打不及格
根本是离题
我推荐大家看一下美片《山崩地裂》
讲的是火山喷发
看看人家是怎么贴题,是怎么撼动人心的
只能说中国的导演们喜欢炒作
炒到大家都去看
这就成了
管它观后怎样怎样
反正都是一锤子买卖
所以票房这事在中国最容易忽悠,也最容易忽悠成
我又不是培养忠实消费者
你说是吧
临了末了
觉得演员们的演技还是值得称赞
特别是陈道明
这老头真是传神了
那一拍沙发的呵斥和转眼看着孩子就笑的情绪
让人真切感受到一个当父亲的,对孩子又爱又恨、想左右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最后评价
虽然有感动戏份
但感动得不够
虽然有震撼戏份
但震撼的不够
再加上离题和戏剧化
所以给个不及格
原谅我是应试教育出来的
相信老师们也是这个心情
与宇宙意志相和谐
——读稻盛和夫《人为什么活着》感悟一
稻盛和夫作为一个企业家,能够通过自身的经历和感悟写出一本类似哲学的书——《人为什么活着》,很让人敬佩,这本书是稻盛和夫对人生对处世自己的观点,这些观点时刻存在于稻盛和夫的心中,才成就了他如今的事业及地位吧。
当我们说起一本书的精妙时,倒不如称赞这本书的灵魂写手。
【人类存在的价值】
这本该是一个哲学话题,同时这个话题从古到今被很多人探讨过,如今大家比较认同的是马斯洛需求金字塔,最上层的自我实现即是人类存在的最高价值。不可否认,人希望获得社会的肯定,希望得到物质和精神上的双丰收,但是这是作为人类个体的价值,如果这个价值脱离社会将毫无意义。
稻盛和夫在这里探讨的是整个人类存在的价值——存在即具有很大的意义,同时人类作为这个世界最具灵性的物种,对这个地球的进化和发展发挥这个物种的力量是人类存在的终极意义。
从“存在即是合理”的角度来说,人类切切实实的存在在这个世界就具备合理的价值。你存在,是因为你必然要存在,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可以这么推导,你存在——你存在是一个事实——发生了或发生着的事实都会成为历史——历史是必然的。而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已经存在的事物未让宇宙发生变化,因此对这个宇宙的守恒有自己的意义。
所以,如果你存在,存在是你存在的基本意义。当然,你灭亡的话就根本不涉及存在的意义了。
【宇宙意志】
宇宙中存在的任何事物都是因为宇宙意志而存在,稻盛和夫从宇宙大爆炸讲起,到现在的进化,我觉得应该这么说,已经存在的必然的存在,这些存在构成了现今的宇宙,任何东西缺一不可,那么这些存在因宇宙意志而存在。
而接下来说,宇宙中的任何东西都存在爱,无从证明,个人认为爱的前提是感情,而有些事物并不具备这一点,因此否定。稻盛和夫举了释迦摩尼“万物皆有灵性”的例子来说明万物皆有爱,从个人情感的角度来讲,我倾向于接受这个观点,我也希望这个世界充满爱,任何事物都具情感,那么人类和动物都不会那么孤单,但从理性角度来讲,这句话缺乏论据。
肉体死亡并不代表精神死亡,这句话也同样缺乏论据而个人情感上希望如此。也许一个死人的精神通过他人的记忆或者著书能够将其保存,但是亿万年之后呢,依然精神不死吗?那么这个世界的精神是不是一直在产出,而没有灭亡,如何守恒?
【心智】
“宇宙的造物主将种种考验加诸人类身上,然后观察人类如何面对考验、提升自己的心智、净化自己的意念,就此点而言,人生可以说是专门为心修行而设立的道场。”
就这句话来讲,附加了很多人类意志,无论是造物主的拟人化还是提升心智和意念这么主观的词,所以在“就此点而言”之前的所谓论据,实际不是理性的论据,而结论“人生可以说是专门为心修行而设立的道场”我是认同的,不因其论据而认同,而是感悟。像这样大多数人认可的话是总结的经验,不需具体论据支撑,同时没有褒贬之意。你可以认同,也可以不认同,因为它不是真理,只是经验总结。
而通过修行,可以获得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收获,按照【宇宙意志】那一篇章,精神不灭,而物质不会跟随你的肉体和已经失去肉体的精神,那么人应该追求的最高级应该是精神。而根据马斯洛的最高需求,值得他人赞颂和自己赞颂的精神是正确的方向,这个方向也无褒贬,因为有些精神是非正面的但也受到他人赞颂和自己的肯定。在不同的社会也会有不同的标准,所以你需要先找到这个社会赞颂的、肯定的、同时又能被你赞颂和肯定的标准。不然,你的人生要么是为别人而活,要么遭别人的遗弃。
【造物主】
“宇宙间不可能因为‘毫无办法’而放弃进化,因为人类既可以朝造物主给予的方向进化,也可以朝自己的方向进化,其原动力是‘提升心智’的意识。”
且不谈这句的对错与解释,这个造物主还未被人认可,具体的以人物形象存在的神是宗教的解释,而没有具体的论证。依然是那个态度,情感上希望真的有神存在,逞凶扶弱,这世界是光明而美好,但理性上知道不会有这样的人存在,对恶的惩罚可能借助人手,但这个恶一定是对他人有损害同时这个作恶的人损害了强于他的人的利益才可能受到惩罚,即受惩罚的两个必要条件是,损害他人利益,损害强于他的基层的利益。也许我将社会的秩序说得太过直白,但是事实就是如此,欺软怕硬是这个体系繁衍出的恶习。
惩罚的体系分为黑、白两种,即法律手段和非法律手段。所以恶有恶报,不是开玩笑的。
造物主离我们太远,以上的道理还比较实用些。
【欲望】
“事实上,无论眼前是否穷困、是否罹患疾病,只要下定决心,谁都可以做到让自己的心灵多些平静,让自己的人格品质和灵性多一些提高。”
其实,这句话不具有代表大众的意义,因为事实上,无论眼前是否穷困、是否罹患疾病,只要下定决心,都能够达到自己的目标,这个目标不一定是心灵的平静和人格品质、灵性的提高,要根据各人的追求。这句也属于经验的总结,因此不存在对错。意在说人的意志和潜力非常巨大。如果你追求心灵的平静,你破釜沉舟便能做到。这是现在社会表象上鼓吹的,骨子里希望愚民或者有其他意图,我如今还看得不够穿。
稻盛和夫说有些人只在乎物质的享受,不在乎心灵的空虚,将离生命的真正目标更远。我倒不这么认为,因为他在乎的是物质,不在乎精神,所以当物质满足时,他的心灵是满足的,就不涉及到心灵空虚,只是他对人类进化以及宇宙发展没起到作用。他获得了他的自我实现,而且现今的社会将物质的富足看作是成功的标准之一,作为个体,他没有偏离目标。
【意识与灵魂】
“意识体并非停留在某一个个体中,它不断地移驻到下一个‘我’的身体里,借此提升自己的心智、品德和人格,因此,我们不止对自己的此生负责,还要对来生的自己负责。”
稻盛和夫的这个观点有点玄学,甚至认为家里如果有三个孩子,教育方法一致,但是性格却相差很远,是因为前世的意识体在新生儿未出生前就进入新生儿体内导致的。其实三个孩子的性格不一样这种现象可以解释,教育方法怎么可能一致,对于一件事,如果是=只能奖励一个孩子,其他孩子没有得到奖励的心理就跟得到奖励的不一样,任何一件事都不可能三个孩子面面俱到,相同的待遇,所以才会有不同的性格。我曾经读过相关的书籍,一般最大的孩子会很坚强,因为有照顾其他孩子的责任,最小的孩子一般都比较娇气和任性等等。如果依照这个理论,宇宙这个大体看待地球这个小细胞,认为地球上的条件都一样,应该人们是一样的,但是我们知道地球上的人们千差万别,所以不要说一样,在一样的前提下,有更小的细节是不同的。
当然,对于有些人为什么通灵,说出将发生,或者已发生的事实,我也不太理解,所以感性上自我感觉相信灵魂(即意识体)的存在,理性上却无法说服自己。
【科学】
稻盛和夫认为,现代更需要的是从造物主的角度来审视这个世界,也就是环视整个宇宙和人类问题之后,再认真考虑,人类到底该如何思考,才能让这个世界更美好。
让世界更美好这个命题实在太大了,我们没法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这是几十人甚至几百代人经过不断努力才有可能实现的。当然,我们是这几十代人中的一员,也应该遵从让世界更美好的方法。
稻盛和夫只是指出了这一点,并没有给出答案——该怎么思考,才能让这个世界更美好。
不过对于他提倡用哲学思考,不能总用科学思考的观点表示赞同。在我无知无畏的年代,也曾经怀疑过达尔文的进化论,同一环境里生活的动物为什么不是长得一摸一样,人种是怎么回事,难道黑人是因为最接近赤道才产生的吗?那接近赤道的又不只黑人一种人群,是迁徙过去的吗?又有哪些可以证明。人确实会因为环境改变自己的相貌,比如欧洲的高鼻梁,因为吸进寒冷的空气不至于太凉,但是肤色如何解释。高原上的人怎么没有变成黑种人。这些有关科学的事有时候无法用现有的科学解释。所以稻盛和夫说,科学只是目前能力所能了解的有限事实。并非怀疑科学,只是存在太多科学无法解释的事件,让人迷惑。
而稻盛和夫说因为自己的意念而导致DNA的变化,不可尽信,信念的确有一定作用,如果说意念这就原因,恐怕欠考虑。
秉持利他之心而活
——读稻盛和夫《人为什么活着》感悟二
【人类的本性】
“人类是地球上唯一能够‘全盘思考地球事物’的生命,其他动物或者植物皆无此能力。正因为如此,人类是具有特殊价值的存在,对人类而言,倾尽全力为世界的进化而努力,才是人类最重要的使命。”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稻盛和夫自己做的引子,还是编者自己加的,有些篇章的引子都与题目有些不太一致,还是日本人对人类本性的理解就是人类使命,不得而知,只是让人疑惑。
稻盛和夫在本章里讲,不如摒弃人性本善或本恶的想法,理解为人类既然拥有自己,就可以用于行善或者行恶。所以说人的意志具有这两个方向的决定权。
我比较理解这种说法,人性本善或者本恶本来就是一个假命题,其实善与恶都是社会标准,而人未出生时根本不被社会标准所衡量,哪来的本善或者本恶。善与恶都是在后来的社会经验中形成的,所以如果将来的某个时候善被称为恶,恶被称为善,社会标准改变了,那么人本善还是恶呢?善与恶只是两个形容词而已,不要人为地加重这两个词的负担。
【自由】
“就人类的本质而言,自由很重要,而对人类至关重要的自由,却成了作恶的理由,人往往为了自己的自由而牺牲他人的自由。”
我倒是觉得欲望才是作恶的理由,因为自由也是欲望的一种,欲望可看作是一个贬义词(欲望是贬义,需求是中性,其实都是表达一种需求,但中国人倾向于将欲望归为贬义词),而自由是一个中性词甚至偏褒义,而作恶的缘起就应该是非正义的,所以这里用一个贬义词会更加恰当一些。
【青少年犯罪】
“考虑青少年问题时,首先要考虑‘如何培养青少年美好的心灵’,而最基本的教养是,每个人都应该控制自己的欲望、克服恶劣的环境和努力工作,这里磨砺心智的必要功课。”
上一篇章讲到自由是作恶的理由,这一篇讲到要控制青少年犯罪就要控制自己的欲望,其实论证了我上一篇的观点,欲望才是作恶的理由。
如果真的所有人都善良美好,那么这个世界真的可以和平,甚至到达所谓的共产主义,但并非所有人的觉悟都很高,所以现今的世界很混乱。那么什么时候才会达到和平和共产主义呢,要么人的欲望灭亡;要么是全民的思想意境很高,最好接近释迦摩尼的状态,全民向善、行善。可想而知这有多么困难了。
【人生的目的】
“出人头地也好,成功也好,只想过有趣和特异的生活也好,都只是人生的一种过程而已,人生的真正目的是成为一个有品质的人。”
这是稻盛和夫总结出来的人生的目的,但是“有品质”这个词很难界定,难以界定意味着无法衡量。“磨练灵魂,使人的品质日臻完美,才是人生的真正目的”,他的理由是物质、肉体、名利、地位到人死的时候都会失去,因此这些都不是人生的目的,只有意识体不会灭亡,而且前文他也讲到,人应该对此生和来生都负责,因此磨练灵魂和人的品质是人生的目的。
而我总觉得这个目的像是手段,我们到这个达目的的目的又是什么呢?或者说让我们的意识体更加完善的意义是什么呢?是让这个世界进化吗(前章提到人类存在的意义是让世界进化)?让这个世界进化的目的是什么呢?也许造物主造就人类,就是为了借人类之手让世界不断进化,而进化的终点是毁灭呢。
我们来推导一下:
第一条线索:意识体不断完善——世界进化——无法预料去往哪里?
第二条线索:意识体不断完善——克制欲望——犯罪减少——世界和平、安定——自由、平等——自我实现or其他?——需求被满足——幸福
所以我想人的目的应该是不断磨练自己的灵魂和品质,让自己的此生(和来生,如果有来生)获得满足和幸福,进而让世界的生活更美好。
【命运与因果报应】
“我们可以运用‘因果报应’法则来改变我们与生俱来的命运,也就是说,如果一心向善、时时行善,命运也会随之往好的方向转变。”
稻盛和夫自己也承认有关因果报应他无法举出更好的例证,但他通过自己的生活感悟相信这种因果报应的存在。我也无法证明,但我希望人们相信它的存在,并因此而克制自己作恶的欲望,而带给世界和平和美好。
我相信这种因果报应,不是因为冥冥之中有神明在做这些事,而是因为人都希望被人善待而不被恶待,如果被人恶待,处于本能的自卫,会反抗,也就是如果你善待别人,别人也会善待你,你恶待别人,别人会报复你,这就是恶报。这是这个社会的规律。
【人生的考验】
“在惊涛骇浪的人生中,无论是好的或是坏的境遇,都是造物主赐给我们的考验,幸运的际遇和不幸的灾难本质上都是人生的考验,一个人如何面对这个考验,将进一步决定他的人生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稻盛和夫说谦虚和努力,是幸运和成功的支撑点。获得成功不是最终点,因为人生在不断前进,所以成功的态度是重点,你谦虚和努力,会不断获得成功,你自大和懒惰,将会败送成功。同时面对不幸和失败,要以感恩的心态面对,才能再次获得成功,沮丧和自暴自弃只能再次获得不幸和失败而已。
因为人的意识对人的命运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你的命运常常会朝着你想象的方向发展。
【苦恼与憎恨】
烦恼对问题的解决毫无帮助,憎恨也不能让过去的错误抹去。同时原谅不该原谅的事对心智也是一种修炼。稻盛和夫列下以下五点劝诫:
第一, 如果有时间去烦恼,就比别人更加努力;
第二, 保持谦虚绝不骄傲;
第三, 每天自我反省,反省与烦恼绝不相同;
第四, 以知足、感恩的心或在人间;
第五, 秉持宁可别人比自己好的利他之心而活。
让心智提升到更高的境界
——读稻盛和夫《人为什么活着》感悟三
【逆境】
“好逸恶劳是人之常情,但是将眼光放远一点,年轻时遭受过苦难的人,比生活环境优越的人,日后成功往往更加辉煌。”
同时提到另一位学者提升人性的三阶段,“知识、见识、胆识”,解释为知识化为见识,见识化为胆识。而中国古代的孔子提出的是“仁、智、勇”,这三个词是并列的,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这两个说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情与理】
“我认为,经营事业最重要的是,最初的时候运用理性思考,在实际执行的时候不妨适度的运用感情。”
稻盛和夫的父亲是一个理性主义者,而他的母亲却是一个十足的感性者,他们对稻盛和夫的性格影响非常大,他经过经营企业不断探索,得出经营事业要感性和理性相结合,太过感性将会使事情毫无章法,而太过理性又太呆板,这是他成功的经验之谈。
【勤劳】
“劳动的目的不应仅止于获得粮食,免除饥饿,也是为了磨练人的心智。如果每个人都能勤劳努力,就能培养出美好的心智,让人类变得更完美。我们不妨给劳动下此新定义。”
可能是因为人最初的欲望和争执来自于物质,所以如果能够让物质富足,满足于本国并布施于他国,能减少战争,换来和平。这种善因必定得到善果。
而劳动也是将自己能力实现的一种路径,如果能够这么想,就不会认为工作只是为了得到金钱,不是自己的喜欢,产生厌工情绪,从而断送自己的事业。对然每种工作都能发挥自己的能力,但是只有找到自己最喜欢或者最擅长的,才能将自己的能力淋漓尽致的发挥。
【宗教和死亡】
“一个人走的感觉虽然寂寞,但是还是要勇敢地迈向下一段来生的旅程,而那时候佩戴在身上的勋章,将是更美丽的灵魂、更光亮的心。”
稻盛和夫相信灵魂,并认为此生的目的是磨练心智,让灵魂美丽而光亮,轮回后再继续修炼。但他说如果达到释迦摩尼的那个境界就不用再轮回了,那么他是不是已经忘了他前面所说的人类的使命——让世界进化,而将人类的目的只归于个人的修行?
【共生与竞争】
“我既肯定企业为了生存彼此竞争是必要的,也肯定为了有竞争的对手,企业走向共生是必要的。”
为了生存,竞争显然具备必要性,而为了发展,将这个市场做大,共生也具备必要性。
【知足之道】
“具有共生的观念,不但可以让生活已经富裕的我们,人生变得丰富多彩,而且如果大多数人都拥有这种观念,相信我们必定可以建立物质和精神同样富足的社会。”
这就是我前面所说达到共产主义的第二条路,对于企业来讲,比较容易达到,因为数量有限,而且企业主一般受过良好教育或拥有丰富的人生体验,因此比较能够了解共生的理念,而对于整个人类来讲,那真是漫长又漫长的过程了。
【我走过的路】
“对我而言,死亡只是灵魂展开新的旅程而已,我深信那只是肉体的死亡,而非灵魂的死亡,如果死亡只是新的旅程开始,那么就算罹患癌症而死亡,也并非悲剧。”
稻盛和夫从小就有“心存善念”想法,他结合自己的经历,相信因果报应,对死亡毫无畏惧,也许学习禅宗是让他心灵平静的原因吧。
而我如今也明白所受的困难是以前所集孽障的化解,这是件好事,将来也不会对苦难过多抱怨,这是我应该的修行。
“敬天爱人”是京瓷的社训,敬爱竞争对手、客户和员工,拥有这种共生理念的企业可能不强大吗?
读完整本书,有些观点与稻盛和夫不太一致,但是这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将我曾经一直思考的东西总结出来,很高兴看到这样一本书,让人领悟人类和人生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发人深省。
当初的轻吻纵是像鸿毛但炽热过沙漠
终於分手的姿态壮烈而又美丽过音乐
得到不开心总比得不到你欢笑更加快乐
消失的总会渴望
总开的花瓣够没够爱
万世良方
追忆叫我活在盛夏
忘记其它
丑陋事情全被感化
谢谢过去
令梦中荒野开著荷花
将所有眼泪亦掉下
只因我庆幸旧日不枉这记挂
世间即使多可怕
总留下你
依然让我值得牵挂
总留下你
依然让我值得牵挂
灯泡的光线照亮旧提琴令我无法虚伪
冰条的温馨感觉确实存在过没法消逝
开心的追忆竟比一起真正相处更加著迷
不开心都变美丽
消失在主角化作上帝
没有腐毁
追忆叫我活在盛夏
忘记其它
丑陋事情全被感化
谢谢过去
令梦中荒野开著荷花
将所有眼泪亦掉下
只因我庆幸旧日不枉这记挂
世间即使多可怕
总留下你
依然让我值得牵挂
总留下你
依然让我值得牵挂
这个词的意思是有着期望而后失望
那真是让人扫兴的事
于是有人为了减少这难过的情绪
不去期望或者减少期望
其实打定主意不去期望和减少期望的人已经很可怜
因为他们能够预见这件事的结局
或者他们是天生的悲观主义者
我们每个人都想得到自己的喜欢
但是因为时机或者场合或者其他什么原因
不能够让人如愿以偿
你得不到的那些东西
任何一点小变故都能够成为原因
心思敏感而脆弱的人
对期望有着最多恐惧
他们能够从细小处看出事情的结局
或者说因为将这细小当做结局
于是在答案还未出现时
已经伤痕累累
反而促成了未知的结局
这是最可悲的
所以,
不要让你的悲观将事情推向悲观的结局
所以。
要乐观的期望,让事情不至于变得那么糟糕
那一天 那个他 共谁路过
树荫中 听风雨似歌
下次他 假使于这里路过
大概
dear朗:
这个世界上是有相似的人的,
所以他们能够相互理解,
这类人被称为同类。
不知道你听过燕姿的《同类》没有,
所以我对你,很珍惜。
我也有着类似的经历,所以才把你的精神状态说出来,
等你到我这个年纪的时候,
会有更多的领悟。
我们为了不受伤害和自我安慰,
说能够相信的只有自己和能够依赖的只有自己,
其实跟“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是山”所经历的阶段一样。
我们不要被渺小的困难打败。
在历史的长河里,
在空间的旷野里,
我们渺小的不值一提,
那些让我们难过、高兴、幸喜、郁结的事更加不值一提。
有人说,天使飞得很高是因为把自己看得很轻,
也有人说,人自信是因为把自己看得很重,
这两者我们都要具有,
这样才不会妄自菲薄和自我沮丧。
人因为心存温暖的人和事,感觉这世界的美好,
人因为心存温暖的人和事,变得有勇气,
人因为心存温暖的人和事,存在和继续着。
愿你一切安好。
dear朗:
你好吗?
是否在重庆已经开始工作
突然看见你说
我是我自己的小王子,自己的狐狸,自己的玫瑰
我想这句话的涵义不只一种
是一种理想否定、自我肯定、现实摧毁、自卑、自信、茫然、确定等一系列情绪的杂交
你的内心并不像外表那么硬朗
虽然大部分时间看起来坚强
记忆里,你短发、不言语、总微笑
你给人坚定、安全感和温暖
对这个世界保有奇妙的思想
但被现实打击得支零破碎了吗
才把希望转向内
我大概明白
同时也庆幸
同时也难过
因为这是你必定的认知
而这个认知多么残酷和无法动摇
可是你依然肯定了你自己
不是吗
可是这是多么无奈的肯定
如果有这么一个人
如果有这么一个人
如果有这么一个人
他是你的小王子,你的狐狸,你的玫瑰
然,我们都明白
没有如果
所以,我是自己的小王子,自己的狐狸,自己的玫瑰
后记:
我从来不喜欢凌乱的排版
然为了表达我想对你的说
这么长长短短的碎碎念念
构成了这篇文字
我重新看了你寄来的postcard
旅行就是寻找自己的过程
你找到的你是无可奈何的
或是阳光明媚的或疲惫的
间或均有
我们是要证明我们存在着
如不是文字那么就是路途
我还要对你说
随着时间推移
现有的认知会不断受到冲击
人生的真理藏在平淡无味中
我们依然要对未来抱有希望
我们要确定每一天都是新的
充满奇幻
把每一天
当做旅行
你会发现
更多乐趣
还有温暖
还有我们
遥寄我的思念于你
我只是突然想让一个类似的人看到一张类似的照片
而已
这片香甜静美
两个人可以维系的东西其实并不多
要离开的人会找太多的不同
想一起的人会找太多的相同
如此
不要停留在表象
他要离开
他要回来
他没想念过你
他太想念你
这些
都会通过细节表现出来
不要以为我不明白
某种程度上的解释
其实是对你怜悯的安慰
即使他说不是
爱情可以辩证的东西并不多
只在于你愿不愿意
你愿意
便能不管疾病、穷困、困难与你不离不弃
你不愿意
便以各种方式推开你
即使还在俯首安慰你
你愿意还是
不愿意。
【结束语】
说了这么多,我突然想
不要再分析,分析再多,离开的会离开,在一起会在一起
静候时间安排
爱宫崎骏,童年记忆的美好
爱几米,天真美妙
爱燕姿,直来直往
爱三毛,执着倔强
爱秋天,落英纷黄
爱毛衣,柔软温暖
爱长裙,恣意明亮
爱着生命中所有遇见
在所剩无几的时间里
时刻感恩
心拥梦想
旧博客内容在此
近期评论